-
商企匯:河北青縣羊肚菌種出財富路河北青縣東臨渤海,北依京津,是河北省無公害蔬菜生產大縣,青縣被農業部列為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縣。 作為青縣農業園區龍頭企業的天禾木農業科技園, 以羊肚菌、香菇、甜瓜、蔬菜種植、畜禽養殖、農業觀光等特色產業為主。特別是食補營養豐富的羊肚菌,畝產收獲可達到十幾萬左右,帶動了農民增收、鄉村發展。 羊肚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負盛名的食補良品,民間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樣滿山走’的說法。羊肚菌“性平、味甘,具有益腸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氣、補腎、壯陽、補腦、提神之功能,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痰多氣短、頭暈失眠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羊肚菌有機鍺含量較高,具有強健身體、預防感冒、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羊肚菌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礦質元素,每百克干樣鉀、磷含量是冬蟲夏草的7倍和4倍,鋅的含量是香菇的4.3倍、猴頭的4倍;鐵的含量是香菇的31倍、猴頭的12倍等”。 羊肚菌的營養相當豐富,據測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還含有多種氨基酸,特別是谷氨酸含量高達1.76 %。因此,有人認為是“十分好的蛋白質來源”,并有“素中之葷”的美稱。據測定羊肚菌至少含有8種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12、煙酸、泛酸、吡噦醇、生物素、葉酸等。羊肚菌的營養成份,可與牛乳、肉和魚粉相當。因此,國際上常稱它為“健康食品”之一 。 羊肚菌含抑制腫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抗疲勞、抗病毒、抑制腫瘤等諸多作用; 羊肚菌所含豐富的硒是人體紅細胞谷胱甘肽過氧化酶的組成成分,可運輸大量氧分子來抑制惡性腫瘤,使癌細胞失活;另方面能加強維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長期食用可防癌、抗癌、抑制腫瘤、預防感冒、增加人體免疫力的效果。 羊肚菌對減肥和美容也有功效,特別是對女性經常食用羊肚菌不但可以美容、增白,還可以消除面部黑斑、黃斑、雀斑、暗瘡等作用,還能使皮膚長期保持細膩、嫩白、光滑。 羊肚菌對消除焦慮,增強睡眠質量,都有良好的效果,所以羊肚菌對男女老少都皆宜。 羊肚菌富有多樣的營養元素,是一種不含任何激素,無任何副作用的純天然滋補品,常吃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 據介紹,青縣天禾木農業現代化園區規劃園區總面積5300畝,規劃核心區面積500畝。目前,已經建成核心區示范區面積300畝,輻射區域面積5000畝。秉承“為農民增收,創優質產品,優質服務大眾”的宗旨,走農資直供、技術服務、公司+合作社+農戶+互聯網平臺銷售+商標專管會員共享統一管理模式,天禾木農業科技傾心打造綠色環保循環農業,實現種養全鏈條無污染無殘留的農業生產模式,并依托河北農大、滄州職業技術學院、滄州市農林科學院的專家教授和技術人員為科研后盾,實現了用規?;曫B白星花金龜幼蟲方式,把蔬菜副產品、畜禽的糞便、廢瓜秧以及食用菌廢料等農業廢棄物轉化為優質生物有機肥。利用白星花金龜幼蟲進行過腹轉化,實現資源的再開發再利用,破解農業生產中的環境污染問題,對農副產品進行無污染無害化生物利用,促進大農業的循環發展,真正實現農業的綠色有機循環發展,助力區域經濟的有效提升。 按照“核心創新驅動、多區示范帶動、區域協同輻射” 的方式產業布局,總體規劃為“一帶、一核”的空間布局。 1.?“一帶”即河渠農業景觀觀光帶。充分利用河渠水系文化資源,打造貫通園區的景觀廊道。構建水文化、水生態、水景觀有機結合的水生態環境系統,使園區呈現水流岸綠、水清景秀、鳥語花香的醉人景象。 2.“一核”即以西程村優質蔬菜生產、加工、觀光形成的園區核心。在現有西程村優質蔬菜循環種植基礎上,將園區優質蔬菜種植作為主導產業,建設 4500 畝的優質蔬菜種植園區,承接園區優質蔬菜種植、運輸、加工及園區內各類農產品銷售的功能,并建設辦公用房、旅游接待設施等配套建筑。 3.根據園區產業合理分布形成的優質蔬菜(食用菌)種植區。優質蔬菜(食用菌)種植區,即在西程村、大曲頭村、小曲頭村、王曲頭村、東程村、王程村、鄧程村、蔣程村等8個村周邊建設蔬菜種植園區,面積4500畝。 公司現有200平米的氣調保鮮庫、接待300人的鄉村農家飯店、1600平米辦公區。已建24棟調控香菇種植溫室24棟,蔬菜瓜果種植大棚500余畝,千畝露天蔬菜種植基地。千萬頭白星花金龜養殖示范基地1 個;建設了鴕鳥、珍珠雞、孔雀、貴妃雞、天鵝等珍稀畜禽養殖園;另有建設了4個250平米的冷庫;建設食用菌菌種廠一個。運輸車五臺作為應對農超對接的運輸工具,保障新鮮優質蔬菜隨時供應。 目前,青縣天禾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著眼于京津冀菜籃子供應,以優質蔬菜對接供應為主線,滿足京津冀人民的生活需要。 已取得“青呈”牌蔬菜、“犟二姐”牌香菇醬、“天禾木”牌系列產品等多項產品商標,帶動園區周邊就業4000人左右,培訓農戶 2030 戶以上,帶動貧困農戶30多戶以勞代資形式入股,與園區相接合的農戶收入比普通農戶提升22%以上,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協調發展。 青縣新興鎮天禾木現代農業園區將以京杭大運河系列文化為基礎,依托蔬菜瓜果(含食用菌)種植、加工、儲藏、銷售形成完整產業鏈,并逐步推進有機肥料產銷、第三方服務、餐飲、教育、拓展、觀光、休閑旅游等產業的發展。 (記者靳新國? ?李愛娣)2023-03-21
-
碳氫科技研究院院長高光林出席內蒙古2023智慧鏈和鄉村振興論壇? ? ?? ? ? ? 本網訊? (記者 靳新國) 2023年3月12日,2023年第三十二屆內蒙古國際農業博覽會,中蒙生態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研究院啟動儀暨2023智慧鏈和鄉村振興論壇在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碳氫科技研究院院長高光林應邀出席了2023智慧鏈和鄉村振興論壇,呼和浩特市區域經濟合作局副局長王秀琴、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副高工程師魏林、呼和浩特市科技局李航、自然資源廳原部長陳部長、內蒙古自治區原政協委員陳智永、上海產業資深構架專家齊玲、呼和浩特工商聯原書記弓恩箭等出席了論壇活動。 論壇上,高光林院長就碳氫科學、碳氫農業、碳氫核肥始終致力于中國生態農業、生態文明的鄉村振興,為農業綠色革命和生態文明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做了簡單發言。 多年來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導致我們的土地板結和食物糧食農藥殘留,碳氫科技的研發,其主要功能是改善土地板結,解決食品農藥殘留問題,同時還能增產增收。 碳氫科技研究院成立了功能農業聯合實驗室,重點協作開展碳氫功能農業聯合實驗,重點協作開展碳氫功能性農產品開發中的關鍵應用基礎研究和安全性,目前公司擁有100多份水果蔬菜糧食191項零農藥殘留檢測報告。從碳氫核肥單一的業態起步,到現在碳氫水果,碳氫糧食,碳氫終端供應鏈貫穿整個安全綠色的碳氫農業產業鏈。 只有依靠科技力量,發展生態農業,才能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趨勢。高光林院長表示,碳氫科技研究院、 中國碳氫國際產業聯盟、山東軍神碳氫生物科技愿為內蒙古生態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獻力獻策。 活動上,高光林院長為內蒙古蘇戴偉農林科技有限公司 頒發了碳氫核肥呼和浩特區技術運營中心授權。 ? ? ? (責任編輯:土火)2023-03-14
-
助力鄉村振興,碳氫核肥落地淮南項目座談會在淮南市舉行2023年3月5日,由安徽省生態農產品協會牽頭組織主辦,淮南市農業農村局、淮南市大通區農業農村水利局共同主辦,安徽樹禮商貿有限公司、山東軍神碳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協辦的“那年我們在鄉下——走進淮南”,暨碳氫核肥落地淮南項目座談會在安徽樹禮商貿有限公司圓滿舉行! 本次活動是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和貫徹落實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活動的有效舉措。與會人員首先在安徽樹禮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童樹禮同志的陪同下實地參觀了淮南市潘集區高皇鎮萬畝蔬菜基地,后在該鎮的大集村黨群服務中心會議室開展座談。 座談會由安徽省生態農產品協會秘書長解明穩同志主持,安徽省農業農村廳一級調研員閆玉玲同志首先發言,她就“鄉村振興、農產品品牌培育、農業技術推廣”做了深入的剖析和指導,同時對這次淮南之行的所見所聞和淮南現在的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 隨后合肥市經信局祖兵處長發言,對淮南的發展和農業產業化進展表示了濃厚的興趣,也寄予了厚望?;茨鲜信思瘏^農業農村局許令凱副局長同志對各位領導和專家及各公司負責人的蒞臨潘集表示衷心感謝,他就潘集的“人文地理”和“農業現狀”及“政府舉措”三個方面向與會人員進行了匯報。 之后,各位領導,企業家就碳氫核肥走進淮南,碳氫核肥廠落地淮南展開討論,與會者一致認為有很大的市場優勢和廣闊的前景。碳氫核肥去除農藥化肥和重金屬殘留的果蔬和農產品,還原了物質本身的原生態味道,抗氧化,耐貯存,投入少,產量高,關鍵是吃著安全放心。得到當地農民一致好評與大力推薦! 山東軍神碳氫核肥有限公司就“碳氫核肥”進行了技術交流,該公司總經理高光林同志就碳氫核肥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說, 碳氫核肥與傳統的化肥、農藥相比,碳氫核肥有“六大特點”:投入少、產量高、品質好、減碳多、根系壯、地力強。“兩增兩減”:兩增為土地顯著增產,農民顯著增收;兩減為農民土地投入減少,勞動投工、體力和次數減少?!笆箖瀯荨保嚎瓜x害、抗病害、抗倒伏、抗干旱、抗低溫、抗鹽、抗堿、抗旺長瘋長、抗落花落蕾、抗“大小年”輪回。 碳氫核肥的功效得到淮南市潘集區高皇鎮大集村黨支部書記程晉保,和淮南市潘集區夾溝鎮廟前村黨支部書記陳從孝,及安徽眾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余明禮的濃厚興趣,為下一步的合作奠定了基礎,山東軍神碳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運營中心總經理趙地、經理淮安、經理唐海林、經理萬伏凱到會。 會議最后由安徽省生態農產品協會秘書長解明穩同志做總結性發言,他就本次活動淮南市潘集區的成功舉辦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對今后淮南的生態農產品走出淮南、走進省城、走向長三角充滿了信心。(土火) (責任編輯:靳樸)2023-03-08
-
中國特殊健康主食領航品牌——中聯玉筋香引領健康新生活,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在黨18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特別強調《養生等于養命,預防勝于治療》的方針。 中聯玉筋香品牌創始人梅金芳女士 為了響應國家政策,助推健康發展,造福全國百姓,北京福德康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梅金芳女士,是位心系蒼生,胸懷天下,佛系之人。 在想如何讓百姓重食原生態綠色健康食品,一直苦思冥想,不斷求索,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22年4月份梅總與中國武警部隊醫學科研所技術帶頭人李博士達成共識,部隊多年研發的專利產品,功能性有機特殊主食系列食品終于懸壺問世了,在飲食污染嚴重,亞健康人群爆發式激增,世風日下的年代,中聯玉筋香健康營養膳食,在媒體的宣傳和助力下,火爆上市,給廣大百姓帶來的福音。 ? ? ? 在初試消費者短時間內食用本品后,頻頻傳來健康好轉的動人佳音,在各界人士,機關,單位,養老院,康養中心以及各大平臺會員的食用下,食品復購體量與日俱增,產品勢如破竹般遍布大江南北。 ? ? ? ? 特殊膳食多酶多肽益生菌精選配料幾十種食材,是一款剛需主食,此產品符合所有人需求,完全可以替代人們日常消費的全部主食,補充單一主食副食里所不足的營養成分,食用后都能夠雙向調節營養過剩與不足帶來的身體健康問題。 ? ? ? ? 讓普天下百姓吃上生態食品,回歸健康自然生活,這是梅總多年夙愿及初衷,如今她終于如愿以償,公司所有食品款款情深,惠及眾生,造福八方。 祝北京福德康科技有限公司蓬勃發展,日勝一日。祈愿百姓食用中聯玉筋香生態食品福泰安康!健康中國!中國健康! ?(替換一款主食,健康一個民族) ? ? ?(責任編輯:靳樸)2024-09-12
-
那年我們在鄉下-村支書講述共同富裕的故事在合肥舉行,軍神碳氫生物科技獨家冠名本報訊(記者 靳新國)?2023年1月14日下午,由安徽省生態農產品協會、安徽省鄉村振興促進會、安徽省村社發展促進會主辦,山東軍神碳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獨家冠名的“那年我們在鄉下-村支書講述共同富裕的故事”在合肥成功舉行。 原全國政協常委、原安徽省工商聯主席王鶴齡、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對外合作處處長韋艾平、安徽省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增流、安徽省生態農產品協會會長、安徽海軒文化集團董事長吳群學、中國管理科學院碳氫科技研究院院長、碳氫核肥生物科技研發人、山東軍神碳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光林等到會并講話。 本次論壇主題為: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共同福裕。活動上啟動了“那年我們在鄉下-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并為共同富裕之路做出貢獻的駐村第一書記頒發了榮譽證書。 安徽金寨縣湯家匯鎮街道村第一書記、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黨建部組織建設處處長姚軍、包河區大圩鎮沈福村黨總支書記、主任何銳、長豐縣造甲鄉雙河社區黨總支書記崔少先、先進村支書記、村主任王咸鳳、金寨縣南水村黨支部書記、主任梁遠霞等各自講述了帶領村民共同富裕的故事。 圍爐對話鄉約·鄉學·鄉建,包河區政協副主席、區總工會主席章穎松、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原黨組成員、安徽省村社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聶蘇、原合肥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夏倫平、長豐縣農業農村局主任王雨筍、金寨人大常委派駐南水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馬軍、安徽財經大學小崗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趙守飛、安徽海軒文化集團董事長吳群學、安徽小微企業商會會長許成漢、美國哈佛大學金融博士包江山等參與對話,各自對鄉村如何走好共同富裕之路發表了獨到的見解。 活動產品展示區各類產品琳瑯滿目,五十多家農產品企業到會做了展示。 會上,山東軍神碳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安徽省生態農產品協會簽署了“企業聯盟戰略合作協議書”。 之后為到會的企業家,和為鄉村共同富裕做出貢獻的社科人員頒發了榮譽證書。 最后,山東軍神碳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張亞彬為與會者簡要介紹了軍神碳氫生物,及其研發生產的碳氫核肥,公司已于2022年12月27日在香港股權交易展示中心成功掛牌(股票代碼為31913),公司專注于純生物制劑肥料研發及銷售,先后發展注冊了深圳、湖南、湖北、貴州、云南、湖南等多家碳氫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整合了近幾千萬畝優質土地進行公司品牌產品“碳氫核肥”的實驗與種植。 碳氫系列產品有碳氫基肥、碳氫水溶肥、碳氫核肥,產品具有增產增收,降解土壤重金屬、調節土壤酸堿度,活化土壤防板結,降低種植成本的能效,農業項目施用以后可以提高產量約20%,尤其是老干媽定向種植的辣椒基地增產幅度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江萬畝茶園基地的茶葉,已通過國家權威機構檢測,檢測結果222項指標均實現零農殘,和582項歐盟標準檢測報告。種植出的碳氫農產品其多項指標均可達到零農殘,真正實現了天然有機,綠色生態的食品安全標準。碳氫生物科技已為全國多地鄉村共同富裕做出了卓著的貢獻。 (責任編輯:土火)2023-01-16
-
中醫藥創新治愈股骨頭壞死 造福全球? ? ? ? ?王璐林,男,北京人 ? ? ? 現任北京匡達制藥廠董事長 ? ? ? 北京健行中醫醫院院長 ? ? ?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民間醫藥分會副會長 ? ? ? 從醫40多年,他認為中醫與西醫是人類醫學史上的雙壁,各具特色。西醫醫療,是用已知的、明確機制和作用的物質來治療某項疾病。中醫藥講的是天人合一,陰陽平衡。依據人類生命科學整體醫學,用八綱辨證,理、法、方、藥,四診八法,四氣五味,分類歸經、論證施治,來達到去病祛邪恢復健康的目的。中醫藥寶庫精華的代代賡續,是中醫藥學綿延永續的根本。 ? ? ? 王璐林通過結合中醫思維與西醫技術研制出了國藥準字《健骨生丸》,用來促進和激活人體的再生和修復功能。促進骨壞死、骨纖維異樣增殖癥、久治不愈的骨髓炎、骨結核、重癥創傷,骨折,骨不愈合、骨關節炎、骨與軟骨損傷、半月板損傷等骨與軟骨疾病的修復,不但患者臨床癥狀好轉 ,并在 X光片和磁共振上顯示修復。一般骨外形較好的可以完全修復,愈后同正常人,已經變形的可以保持現有外形修復,恢復相應功能。該研究成果已得到國內外同行和患者及國際學術界的認可,前后多篇SCI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上。并應邀出席一帶一路第四屆和第五屆中國中醫藥發展論壇大會上以“中醫藥創新治愈人類重大疾病—骨壞死等骨與軟骨疾病,填補世界醫學空白。綠色醫療引領世界人類生命健康共同體”做了主旨演講。這是中醫藥對世界人類的一大貢獻。為中醫藥的研究和發展及普及世界、造福人類,減少殘疾提供了事實依據。 ? ? ? 9月2日,第五屆“一帶一路”中醫藥發展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成功舉辦,論壇旨在全面提升中醫藥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質量和水平,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獨特優勢,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論壇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外有關政府部門官員、世界衛生組織代表、工程院院士、駐華使節和企業代表等200余人現場出席會議。北京匡達制藥廠作為中醫藥大健康領域優秀企業應邀參會,北京匡達制藥廠董事長王璐林先生發表主旨演講。 ? ? ? 王璐林演講的題目是《中醫藥創新填補世界醫學空白——健骨生丸治愈人類重大疾病,綠色醫療引領人類生命健康共同體》。王璐林說,中醫藥有5000多年的歷史,是綠色醫療,非常寶貴。但中醫藥是用未知的多種活性成分,辨證施治,具有方劑不固定、成分不明確、療效不穩定的特點。因此,中醫藥要真正站住腳,引領全球、走在人類生命健康的前沿,需要拿出同西醫藥一樣具有量化、選擇性治愈重大疾病的產品。這就需要中醫藥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需要不斷的進步和提高。 王璐林表示,骨壞死等骨病是危害人類健康嚴重的疾病。骨壞死、骨髓炎、骨纖維異樣增殖癥、嚴重骨創傷等均會給患者造成殘疾;骨軟骨損傷、半月板損傷、膝關節炎等會使患者功能受限、行走困難;頸椎病、腰椎病、骨質疏松都是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疾病。?“不僅要做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者,更要做中醫藥文化的創新者。”王璐林介紹說,研究團隊應用中醫思維與現代西醫科技相結合的方式,研究用中醫藥促進人體細胞的再生和修復,根據中醫學通經活絡、活血化瘀、通血生骨的原則,選用當歸、三七、珍珠、地龍、冬蟲夏草等中草藥研制出國藥準字——健骨生丸,用來促進骨與軟骨細胞的再生和修復,激活人體的再生和修復功能。經實驗和臨床證實:健骨生丸可以治療、抑制和逆轉壞死的骨細胞和軟骨細胞,修復股骨頭,治療骨與軟骨疾病。不但患者癥狀好轉,并在X線片、磁共振(MRI)等影像上顯示修復,解決了骨壞死等骨關節病無藥修復的難題。 ? ? ?該研究成果已得到國內外同行和患者及國際學術界的認可,由北京協和醫院的多位專家主導撰寫的多篇SCI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上。 ? ? 1、Bone-strengthening supplement (BSP) promotes bone and cartilage repair,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 MRI-based study ? ? 健骨生丸促進骨細胞和軟骨細胞修復,治療股骨頭壞死的臨床MRI研究。 ? ? 2、Bone-strengthening pill (BSP) promotes bone cell and chondrocyte repair, and the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BSP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 ? 健骨生丸促進骨細胞和軟骨細胞修復,治療股骨頭壞死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 ? 3、Experimental research into using bone-strengthening pill to treat ischemic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 ?健骨生丸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實驗研究 ? ? 谷歌新聞(Google News Chinese Bone-strengthening pill (Jiangusheng Wan) promotes bone cell and chondrocyte repair )以“本研究解決了骨壞死以及骨和軟骨疾病方面的治療問題,填補了一項國際上治療重大、多發和難治性疾病的醫學空白?!边M行了報道。 ? ? ? ?王璐林介紹說,為使健骨生丸造福人類、減少殘疾,于1998年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布赫、吳階平,衛生部部長張文康、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邱貴興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骨傷科研究所老所長尚天裕、301醫院骨科主任朱盛修、張伯勛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骨科界的老前輩的支持指導下,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骨壞死病新藥健骨生丸問世暨北京匡達制藥廠成立大會》的新聞發布會,CCTV新聞聯播、新華社、人民日報社等60余家新聞媒體進行了報道。 對于健骨生丸研究成功的意義,王璐林認為,健骨生丸的研究成功,證明了中醫藥復方制劑可以同西醫藥一樣,能夠量化、選擇性(即:什么病,用什么藥物,治多長時間,達到什么效果)治愈人類重大疾病,填補了骨與軟骨細胞無藥修復的歷史,為應用中草藥復方固定方劑量化、選擇性治愈人類重大器質性疾病提供了范本,證明了應用中醫藥原創思維加現代技術可以創造出諸多原創成果,也為中醫藥產業化、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這是中醫藥對世界人類作出的一大貢獻。 ? ? ? 王璐林介紹說,這一研究成果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北京科技技術二等獎、中華中醫藥學會一等獎等。多年來,產品在北京協和醫院、北京積水潭等三百余家醫院使用,已為數百萬骨與軟骨疾病的患者減少痛苦,恢復健康,避免殘疾。在國外,健骨生丸已經作為健骨補劑在美國生產,進入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新加坡等國銷售,是中醫藥產品走向世界、惠及全人類的優質代表。 ? ? ? 習總書記指出,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王璐林表示,愿與全球有識之士及公司加強合作,共同做好大健康產業,將中醫藥原創思維加現代科技,開拓出更多的創新成果,實行產業化、國際化,為人類生命健康貢獻中國的智慧和力量,歡迎有識之士及公司加盟合作,造福全球。 ? ? ?(責任編輯:土火)2024-09-12
-
健康中國行動 專項行動一:健康知識普及行動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對家庭和社會都負有健康責任。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當前,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總體仍比較低。2017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只有14.18%。城鄉居民關于預防疾病、早期發現、緊急救援、及時就醫、合理用藥、應急避險等維護健康的知識和技能比較缺乏,不健康生活行為方式比較普遍。科學普及健康知識,提升健康素養,有助于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水平。《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界定了現階段健康素養的具體內容,是公民最應掌握的健康知識和技能。 行動目標: 到2022年和2030年,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分別不低于22%和30%,其中:基本知識和理念素養水平、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素養水平、基本技能素養水平分別提高到30%、18%、20%及以上和45%、25%、30%及以上,居民基本醫療素養、慢性病防治素養、傳染病防治素養水平分別提高到20%、20%、20%及以上和28%、30%、25%及以上;人口獻血率分別達到15‰和25‰;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專家庫和資源庫,構建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中央廣電總臺對公益性健康節目和欄目,在時段、時長上給予傾斜保障;建立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績效考核機制;醫務人員掌握與崗位相適應的健康科普知識,并在診療過程中主動提供健康指導;中醫醫院設置治未病科室比例分別達到90%和100%。鼓勵各主要媒體網站和商業網站開設健康科普欄目。提倡個人定期記錄身心健康狀況;了解掌握基本中醫藥健康知識;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識和技能。 ——個人和家庭: 1、正確認識健康。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個人生活方式和醫療衛生服務是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提倡主動學習健康知識,養成健康生活方式,自覺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了解醫療技術的局限性,尊重醫學和醫務人員,共同應對健康問題。 2、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注重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動靜結合、心態平和。講究個人衛生、環境衛生、飲食衛生,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飯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不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用胳膊或紙巾遮掩口鼻。沒有不良嗜好,不吸煙,吸煙者盡早戒煙,少喝酒,不酗酒,拒絕毒品。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關注并記錄自身健康狀況,定期健康體檢。積極參與無償獻血,健康成人每次獻血400ml不影響健康,還能幫助他人,兩次獻血間隔不少于6個月。 3、關注健康信息。學習、了解、掌握、應用《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和中醫養生保健知識。遇到健康問題時,積極主動獲取健康相關信息。提高理解、甄別、應用健康信息的能力,優先選擇從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等政府部門及醫療衛生專業機構等正規途徑獲取健康知識。 4、掌握必備的健康技能。會測量體溫、脈搏;能夠看懂食品、藥品、化妝品、保健品的標簽和說明書;學會識別常見的危險標識,如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遠離危險物。積極參加逃生與急救培訓,學會基本逃生技能與急救技能;需要緊急醫療救助時撥打120急救電話;發生創傷出血量較多時,立即止血、包扎;對懷疑骨折的傷員不要輕易搬動;遇到呼吸、心臟驟停的傷病員,會進行心肺復蘇;搶救觸電者時,首先切斷電源,不能直接接觸觸電者;發生火災時,會撥打火警電話119,會隔離煙霧、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應用適宜的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方法,開展自助式中醫健康干預。 5、科學就醫。平時主動與全科醫生、家庭醫生聯系,遇到健康問題時,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早診斷、早治療,避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根據病情和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醫療機構就醫,小病診療首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大病到醫院。遵醫囑治療,不輕信偏方,不相信“神醫神藥”。 6、合理用藥。遵醫囑按時、按量使用藥物,用藥過程中如有不適及時咨詢醫生或藥師。每次就診時向醫生或藥師主動出示正在使用的藥物記錄和藥物過敏史,避免重復用藥或者有害的相互作用等不良事件的發生。服藥前檢查藥品有效期,不使用過期藥品,及時清理家庭中的過期藥品。妥善存放藥品,謹防兒童接觸和誤食。保健食品不是藥品,正確選用保健食品。 7、營造健康家庭環境。家庭成員主動學習健康知識,樹立健康理念,養成良好生活方式,互相提醒定期體檢,優生優育,愛老敬老,家庭和諧,崇尚公德,鄰里互助,支持公益。有嬰幼兒、老人和殘疾人的家庭主動參加照護培訓,掌握有關護理知識和技能。提倡有經消化道傳播疾病的患者家庭實行分餐制。有家族病史的家庭,有針對性地做好預防保健。配備家用急救包(含急救藥品、急救設備和急救耗材等)。 ——社會和政府: 1、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兩庫、一機制”。建立并完善國家和省級健康科普專家庫,開展健康科普活動。中央級媒體健康科普活動的專家應從國家科普專家庫產生,省級媒體應從省級以上科普專家庫產生。建立并完善國家級健康科普資源庫,出版、遴選、推介一批健康科普讀物和科普材料。針對重點人群、重點健康問題組織編制相關知識和信息指南,由專業機構向社會發布。構建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的機制,加強對健康教育內容的指導和監管,依托專業力量,加強電視、報刊健康欄目和健康醫療廣告的審核和監管,以及對互聯網新媒體平臺健康科普信息的監測、評估和通報。對于出現問題較多的健康信息平臺要依法依規勒令整改,直至關停。對于科學性強、傳播效果好的健康信息,予以推廣。對于傳播范圍廣、對公眾健康危害大的虛假信息,組織專家予以澄清和糾正。 2、醫務人員掌握與崗位相適應的健康科普知識,并在診療過程中主動提供健康指導。各醫療機構網站要根據本機構特色設置健康科普專欄,為社區居民提供健康講座和咨詢服務,三級醫院要組建健康科普隊伍,制定健康科普工作計劃,建設微博微信新媒體健康科普平臺。開發健康教育處方等健康科普材料,定期面向患者舉辦針對性強的健康知識講座。完善全科醫生、專科醫生培養培訓課程和教材內容,顯著提高家庭醫生健康促進與教育必備知識與技能。深入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廣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易于掌握的中醫養生保健技術和方法。鼓勵健康適齡的公民定期參加無償獻血。 3、建立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促進與教育的激勵約束機制,調動醫務人員參與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將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納入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績效考核,納入醫務人員職稱評定和績效考核。完善醫保支付政策,鼓勵基層醫療機構和家庭簽約醫生團隊開展健康管理服務。鼓勵和引導個人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強個人健康管理。 4、鼓勵、扶持中央廣電總臺和各省級電臺、電視臺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開辦優質健康科普節目。中央廣電總臺對公益性健康節目和欄目,在時段、時長上給予傾斜保障,繼續辦好現有數字付費電視健康頻道。報刊推出一批健康專欄。運用“兩微一端”(指微信、微博、移動客戶端)以及短視頻等新媒體,推動“互聯網+精準健康科普”。 5、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健康知識普及工作。鼓勵衛生健康行業學會、協會組織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的、面向公眾的健康科普活動和面向機構的培訓工作。各社區和單位要將針對居民和職工的健康知識普及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結合居民和職工的主要健康問題,組織健康講座等健康傳播活動。加強貧困地區人口的健康素養促進工作。 6、開發推廣健康適宜技術和支持工具。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研發推廣健康管理類人工智能和可穿戴設備,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對健康狀態進行實時、連續監測,實現在線實時管理、預警和行為干預,運用健康大數據提高大眾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7、開展健康促進縣(區)建設,著力提升居民健康素養。國家每年選擇一個與群眾密切相關的健康主題開展“健康中國行”宣傳教育活動。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推動中醫藥健康文化普及,傳播中醫養生保健知識。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強化家庭和高危個體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和干預。 【摘自:2019年7月9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印發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2024-09-12
-
健康中國行動 專項行動二:合理膳食行動合理膳食是保證健康的基礎。近年來,我國居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但仍面臨營養不足與過剩并存、營養相關疾病多發等問題。2012年調查顯示,我國居民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為10.5g(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值為5g);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攝入量42.1g(《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簡稱《膳食指南》)推薦標準為每天25~30g);居民膳食脂肪提供能量比例達到32.9%(《膳食指南》推薦值上限為30.0%)。目前我國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為蔗糖即“白糖”、“紅糖”等)攝入量約30g,其中兒童、青少年攝入量問題值得高度關注。2014年調查顯示,3~17歲常喝飲料的兒童、青少年,僅從飲料中攝入的添加糖提供的能量就超過總能量的5%,城市兒童遠遠高于農村兒童,且呈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低于總能量的10%,并鼓勵控制到5%以下或不超過25g)。與此同時,2010~2012年,我國成人營養不良率為6%;2013年,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為8.1%,孕婦、兒童、老年人群貧血率仍較高,鈣、鐵、維生素A、維生素D等微量營養素缺乏依然存在,膳食纖維攝入明顯不足。 高鹽、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飲食是引起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和腫瘤的危險因素。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結果顯示,飲食因素導致的疾病負擔占到15.9%,已成為影響人群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2012年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率為30.1%,肥胖率為11.9%,與2002年相比分別增長了32.0%和67.6%;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為9.6%,肥胖率為6.4%,與2002年相比分別增加了1倍和2倍。合理膳食以及減少每日食用油、鹽、糖攝入量,有助于降低肥胖、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行動目標: 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長率持續減緩;居民營養健康知識知曉率分別在2019年基礎上提高10%和在2022年基礎上提高10%;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分別低于7%和5%、貧血率分別低于12%和10%,孕婦貧血率分別低于14%和10%;合格碘鹽覆蓋率均達到90%及以上;成人脂肪供能比下降到32%和30%;每1萬人配備1名營養指導員;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和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實施以食品安全為基礎的營養健康標準,推進營養標準體系建設。 提倡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高于5g,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攝入量不高于25~30g,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高于25g,蔬菜和水果每日攝入量不低于500g,每日攝入食物種類不少于12種,每周不少于25種;成年人維持健康體重,將體重指數(BMI)控制在18.5~24?kg/㎡;成人男性腰圍小于85cm,女性小于80cm。 ——個人和家庭: 1、對于一般人群。學習中國居民膳食科學知識,使用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平衡膳食餐盤等支持性工具,根據個人特點合理搭配食物。每天的膳食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不能生吃的食材要做熟后食用;生吃蔬菜水果等食品要洗凈。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和加工。日常用餐時宜細嚼慢咽,保持心情平和,食不過量,但也要注意避免因過度節食影響必要營養素攝入。少吃肥肉、煙熏和腌制肉制品,少吃高鹽和油炸食品,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足量飲水,成年人一般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飲用白開水或茶水,少喝含糖飲料;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 2、對于超重(24 kg/㎡≤BMI<28 kg/㎡)、肥胖(BMI≥28 kg/㎡)的成年人群。減少能量攝入,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適當選擇一些富含優質蛋白質(如瘦肉、魚、蛋白和豆類)的食物。避免吃油膩食物和油炸食品,少吃零食和甜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進食有規律,不要漏餐,不暴飲暴食,七八分飽即可。 3、對于貧血、消瘦等營養不良人群。建議要在合理膳食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瘦肉類、奶蛋類、大豆和豆制品的攝入,保持膳食的多樣性,滿足身體對蛋白質、鈣、鐵、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素的需求;增加含鐵食物的攝入或者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鐵劑來糾正貧血。 4、對于孕產婦和家有嬰幼兒的人群。建議學習了解孕期婦女膳食、哺乳期婦女膳食和嬰幼兒喂養等相關知識,特別關注生命早期1000天(從懷孕開始到嬰兒出生后的2周歲)的營養。孕婦常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增加富含優質蛋白質及維生素A的動物性食物和海產品,選用碘鹽,確保懷孕期間鐵、碘、葉酸等的足量攝入。盡量純母乳喂養6個月,為6~24個月的嬰幼兒合理添加輔食。 5、對于家庭。提倡按需購買食物,合理儲存;選擇新鮮、衛生、當季的食物,采取適宜的烹調方式;按需備餐,小份量食物;學會選購食品看標簽;在外點餐根據人數確定數量,集體用餐時采取分餐、簡餐、份飯;倡導在家吃飯,與家人一起分享食物和享受親情,傳承和發揚我國優良飲食文化。 ——社會: 1、推動營養健康科普宣教活動常態化,鼓勵全社會共同參與全民營養周、“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等宣教活動。推廣使用健康“小三件”(限量鹽勺、限量油壺和健康腰圍尺),提高家庭普及率,鼓勵專業行業組織指導家庭正確使用。盡快研究制定我國兒童添加蔗糖攝入的限量指導,倡導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飲料替代飲用。 2、加強對食品企業的營養標簽知識指導,指導消費者正確認讀營養標簽,提高居民營養標簽知曉率。鼓勵消費者減少蔗糖攝入量。倡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安全標準允許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取代蔗糖??茖W減少加工食品中的蔗糖含量。提倡城市高糖攝入人群減少食用含蔗糖飲料和甜食,選擇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替代蔗糖生產的飲料和食品。 3、鼓勵生產、銷售低鈉鹽,并在專家指導下推廣使用。做好低鈉鹽慎用人群(高溫作業者、重體力勞動強度工作者、腎功能障礙者及服用降壓藥物的高血壓患者等不適宜高鉀攝入人群)提示預警。引導企業在食鹽、食用油生產銷售中配套用量控制措施(如在鹽袋中贈送2g量勺、生產限量油壺和帶刻度油壺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試點。鼓勵商店(超市)開設低脂、低鹽、低糖食品專柜。 4、鼓勵食堂和餐廳配備專兼職營養師,定期對管理和從業人員開展營養、平衡膳食和食品安全相關的技能培訓、考核;提前在顯著位置公布食譜,標注份量和營養素含量并簡要描述營養成分;鼓勵為不同營養狀況的人群推薦相應食譜。 5、制定實施集體供餐單位營養操作規范,開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廳創建活動。鼓勵餐飲業、集體食堂向消費者提供營養標識。鼓勵發布適合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人群的平衡膳食指導和食譜。鼓勵發展傳統食養服務,推進傳統食養產品的研發以及產業升級換代。 ——政府: 1、全面推動實施《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因地制宜開展營養和膳食指導。實施貧困地區重點人群營養干預,將營養干預納入健康扶貧工作。繼續推進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和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 2、推動營養立法和政策研究。研究制定實施營養師制度,在幼兒園、學校、養老機構、醫院等集體供餐單位配備營養師,在社區配備營養指導員。強化臨床營養工作,不斷規范營養篩查、評估和治療。 3、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制定以食品安全為基礎的營養健康標準,推進食品營養標準體系建設。發展營養導向型農業和食品加工業。政府要加快研究制定標準限制高糖食品的生產銷售。加大宣傳力度,推動低糖或無糖食品的生產與消費。實施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能力達標工程,加強食品安全抽檢和風險監測工作。 4、加快修訂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增加蔗糖等糖的強制標識,鼓勵企業進行“低糖”或者“無糖”的聲稱,積極推動在食品包裝上使用“包裝正面標識(FOP)”信息,幫助消費者快速選擇健康食品,加強對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的監督管理。研究推進制定特殊人群集體用餐營養操作規范,探索試點在餐飲食品中增加“糖”的標識。研究完善油、鹽、糖包裝標準,在外包裝上標示建議每人每日食用合理量的油鹽糖等有關信息。 【摘自:2019年7月9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印發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2024-09-12
-
“世界與中國人口展望數據發布暨低生育率應對研討會”召開2022年7月12日,值第33個世界人口日之際,由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世界與中國人口展望數據發布暨低生育率應對研討會”在北京順利召開。會議由聯合國人口司、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協辦,中國人口學會提供支持。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學軍、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聯合國人口基金政策與戰略司司長Arthur Erken做開幕式致辭。于學軍表示,聯合國人口司發布《世界人口展望(2022)》(WPP2022)報告,對全球和中國人口發展態勢進行預測研判,這對認識人口形勢新變化,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劉振民指出,聯合國人口司開展的世界人口預測數據越來越多被各個國家、學界和民間社會組織采用,及時和準確地預測人口趨勢是國家制定發展規劃和后期開展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Arthur Erken表示,目前,聯合國人口基金聚焦“人口彈性”,其目的旨在加強各國制定人口和社會政策和方案的能力,以應對人口結構與規模發生的變化,從而加快提升全社會人力資本、共筑繁榮未來。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研究員主持開幕式。 會議第一議題為“世界與中國人口發展趨勢”,由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劉鴻雁副主任主持。聯合國人口司司長John Wilmoth博士報告了最新版《世界人口展望(2022)》的主要發現與方法創新。由聯合國人口司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利用科學預測模型與方法,描繪了1950年至2020年世界人口變動趨勢與發展規律,同時對當前至2100年的人口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報告顯示:從現在起至2050年,超過一半的全球人口增長將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及、埃塞俄比亞、印度、尼日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和坦桑尼亞。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將貢獻超過一半的全球新增人口。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國家,以及亞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國家,由于生育率的下降,勞動力年齡人口(25-64 歲)的比重將增加。這一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將會帶來一段有限的加快人均經濟快速增長的機會,即“人口紅利”。要最大化利用這一年齡分布帶來的優勢,相關國家應該大力投資于人力資本,通過保證各年齡的人口享受健康照顧和優質教育,促進生產性就業和有尊嚴的工作。該報告傳遞的重要信息對于統籌協調分配社會資源、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具有重要指向性意義,得到各界廣泛關注與支持。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張許穎副主任以“14億人國家: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未來”為題對中國人口變動趨勢進行介紹?;谥虚L期預測結果,中國未來人口發展主要呈現14億人口零增長、出生人口進入1000萬平臺期、勞動年齡人口9億以上且素質不斷提升、老年人口突破4億規模、高齡人口規模翻番、社會總撫養比快速上升、超過10億人居住在城鎮地區等七大趨勢。基于人口未來發展新趨勢,我國需積極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不斷挖掘人力資本新紅利、不斷完善養老保障、促進老齡健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未來。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副司長崔紅艷、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Terry Hull做專家點評。聯合國與中國政府高度關注人口問題,預計在今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預計將超過80億。這不僅是人類歷史上值得慶祝的重大事件,同時也給社會、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帶來了重大挑戰。預測和理解這些人口變化規律對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意義重大。 會議第二議題為“全球與中國的低生育率應對”,由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代表康嘉婷博士主持。華盛頓大學教授Christopher Murray、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教授Peter McDonald、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副所長張蕾、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湯夢君、英國埃塞克斯大學講師Victoria Boydell圍繞中國和全球的低生育水平現狀、全生命周期的生育支持體系與政策應對等問題開展討論。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Terry Hull、日本國立人口與社會保障研究所副所長、亞洲人口學會會長Reiko Hayashi、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郝福慶、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專員杜希學進行會議點評。面對低生育這一全球人口結構性的轉變,各國需要互學互鑒、探索構建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與政策環境,釋放生育潛能,從而實現人口與環境、社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中國人口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翟振武教授進行會議總結,對會議的務實、高效、兼具學術性與政策性的特點予以高度評價,并表示在大國博弈的時代背景下,人口長期發展變化趨勢對重塑世界格局影響深遠,是未來全球治理不可忽視的因素。準確預測并深刻把握人口發展趨勢,將有助于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穩步推進全球發展倡議落地落實,共同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2024-09-12
-
河北磁縣婦夫深山老林義務守護寺院十三載河北磁縣婦夫深山老林義務守護寺院十三載 文/王宏生 在河北磁縣西部深山區的北賈璧鄉南峧村原始森林里的都家井彌陀寺,住著兩位七旬以上的老婦夫。老伴王興珍今年71歲,丈夫范田家73歲。 該婦夫于2010年主動上山入林,住進這座古老寺院,自此,倆位老人守望相助看護寺院,保護文物古跡十三載。 他們甘愿寂寞,不圖回報,只求奉獻,傾注晚年畢生心血修繕寺廟,保護文物。婦夫的善行義舉感動山鄉,當地百姓翹首稱贊! 南峧村都家井彌陀寺,始建于隋未唐初,距今已約1500多年。已列入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于歷史悠久,寺廟年久失修,加之多年風雨盤剝,門窗破舊透風,部分墻體開裂,房頂漏雨,不能正常使用,而且寺院內外雜草叢生,一片荒涼,給人們敬拜參觀等活動帶來不便。 改革開放多年了,寺廟的修繕保護很少有人問津,修復工作進展緩慢,更缺乏有效管理。 王興珍看到寺院內外如此荒涼情景,忍不目睹,傷感落淚。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涌上心頭。她想,我是個有信仰的人,一個有千年歷史的古寺難到就這樣被冷落下去嗎? 不能,絕對不能!我作為一個佛教的忠實信徒,有責任有義務守望她,保護她,我要讓這座千年古寺恢復原貌,再放異彩,造福當地黎民百姓及子孫后代!于是心中便萌生了上山守護寺院的念頭。她與丈夫范田家說了自己的想法,開始丈夫有點反對,但最終還是被她說服了,并贏得了丈夫的支持。婦夫便很快從家鄉后天濠村卷上鋪蓋,帶上行禮,翻山越嶺10余里路來到南峧都家井彌陀寺入住守護這座古寺廟。 剛來到寺上時,這里沒有水,沒有電,沒有住所,他們就下山打水,上山進林撿柴燒火做飯。沒有住所就臨時住在廟里,沒有米面從家自帶,生活起居用品,缺啥短啥就從家拿。 起初,婦夫倆人就過著清貧的苦行僧生活。 為了改善寺廟環境,他倆決定著手整治環境,修繕寺廟。首先組織人員打掃衛生,興建住所。修繕房屋。婦夫的實際行動,感動了當地的善男信女。崔付芝、周廣蘭、苗太娥、王守花便也都紛紛參與其中,積極行動起來投入修繕寺廟的善行義舉活動中。 萬事開頭難,凡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開始時,沒有資金,他們就主動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共同籌措建設資金。 王興珍、范田家首先帶頭捐款、捐物兩萬余元。在他們夫妻的影響帶動下四位同志也積極響應,紛紛捐款、捐物。崔付芝捐款5000元,苗太娥捐款4500元,周廣蘭捐款4500元,王守花捐款4500元,很快自籌資金50000元,初步解決了資金難題。實施了一系列修復工程。 首先新蓋了住房,建了水窖,等,初步解決和改善了生活飲水、居住、出行等基夲條件,為修建寺廟旅游開發奠定了基礎。 都家井彌陀寺距南峧村3華里有余,寺周圍青山翠柏環抱,溝深谷峽,坡陡。山路難行。平時很少有人來往,每當初一、十五及佛祖祭祀日有周邊善男信女來寺廟上香敬拜。白天這里只能林海聽濤,鳥語花香,夜里是漆黑靜悄。只有野獸出沒和嚎叫聲。 就這樣的一個環境,王興珍、范田家夫婦甘愿忍耐寂寞,吃常人無法承受之苦,用信仰力量,虔誠之心堅持守護寺院十三載。 婦夫倆帶領周邊善男信女整治環境,修繕寺廟。先后修繕了佛殿、修復了寺周邊護堰200余米,建了住所、車庫、又新建了毛主席紀念亭及塑像,擴修硬化了通往寺景區的道路、停車場500余米。興建溶水120立方的蓄水窖,整修了馬刨泉水井等文物景觀多處,先后投入資金約30萬元。大部分資金都由王興珍、范田家婦夫自籌。 經過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春、夏、秋、冬的辛苦付出使寺廟內外及周邊環境面貌改覌,條件大為改善,寺內的佛像、古碑等文物都得到有效的保護。唯有不足是現在寺上還沒有電和通訊信號,急需配套電力及通信設施,補上短板,方便開發及與外界的聯系。 王興珍、范田家婦夫的善行義舉得到南峧村兩委及村民的大力支持。充分依靠婦夫倆主持寺上曰常管理工作和文物保護,使寺廟文物保護及管理步入常態化、規范化軌道。 近十余年來,南峧寺景區,先后接待上級領導和有關部門人員及外來游客約10余萬人次。大大擴大了古寺的知名度,有效帶動了當地文旅產業的發展。引起了縣、市有關領導和部門的高度重視。 2018年以來,磁縣時任縣委書記張才芳、縣長吳從江與及賈璧鄉黨委、政府等主要領導先后多次親臨現場指導景區開發,對旅游發展給予極大關注與支持。 2021年以來,在賈璧鄉黨委、政府的幫助下,南峧村積極爭取國家資金,對通往寺景區的進山隧道實施了擴修、加固、和道路硬化工程,暢通了旅游道路,為原始森林景區保護,寺廟建設、旅游開發創造了優越環境。 喜看,今日南峧都家井彌陀寺及原始森林景區新變化,新面貌,南峧村兩委及當地周邊干部、群眾無不感謝寺院守護人王興珍、范田家。 磁縣縣委、政府及有關部門領導對王興珍、范田家夫婦倆,堅持十三年如一日義務守護古寺保護文物,甘于寂寞,只圖奉獻,不求回報的善行義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稱贊! 為此筆者頗為感動,特此賦詩一首予以贊賞: 詩贊王范婦夫 文/王宏生 王范婦夫悟性禪 身居山林古寺間 施舍錢財興修繕 守護寺院十三年 善行義舉眾人贊 功德無量美名傳 古寺新景盡開顏 旅游開發喜空前 2022年10月9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