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可慈、郭謙父子文選》新書發布會在京隆重舉行
更新時間:2024-09-25 關注:328
2020年12月3日下午三點,《作家報》、作家網、北京人文在線文化有限公司三家單位在北京朝陽區作家網會議室聯合主辦了《郭可慈、郭謙父子文選》新書發布會。
出席的嘉賓有: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人民日報高級編審、著名作家石英,人民日報社海外版原副總編輯、中國好新聞獎評委王謹,《文藝報》美術專刊創始主編、《中國詩人生日大典》主編王愛紅,著名散文作家、書法家、中國文聯《神州雜志》副社長毛曉春,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常務院院長,《科學導報·今日文教》主編笑琰,中國文化進萬家工作委員會主任武振江,北京國畫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著名評論家劉北南,央視頻媒體人謝明、陳興,315記者攝影家網、中華文教網主編李月,人民藝術家網副總編、知名作家馬金星,《作家報》藝術世界執行主編劉利剛,北京詩人、書法家郭宗忠等人。
主辦方出席的負責人有:中國作家新創作論壇組委會副主席、《作家報》總編輯張富英,北京微電影產業協會會長、作家網總裁趙智、北京人文在線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潘萌,《作家報》副總編、本書作家郭謙及夫人邢志玖。
著名書法家孫敦秀、趙君、宋俱樂、著名詩人沉沙、馬啟代、著名詞曲作家冰耘、《中華國粹》雜志社社長兼主編李浪木、中國網編輯董穎、中國作家網主任記者超俠、中外名人藝術院院長王道榮、新華社記者馬亞茜、中華藝術家總編胡建軍、人民日報海外版網站編輯杜海義、本書策劃編輯范繼義、原南通通州區文旅局長周建華、郭謙好友趙勇民、柳哲、李玉等人發來了賀電賀信。
主持人:《作家報》總編輯張富英介紹完嘉賓后,介紹了圖書作家郭可慈、郭謙父子基本情況,他說:“郭謙從文壇外的高手走進來,如今已經成為對文壇具有影響力的作家,他是我們《作家報》的一張名片。他與作家網淵源也很深,他一直說趙總對他支持很大,本次在作家網會議室舉辦活動也是他的心愿,這必將促進我們兩家單位的進一步合作。”
作家網總裁趙智代表主辦方講話,他說:“我們這次會議是臨時定下的,周一預備會,周四就成功舉辦,這體現了我們辦事的效率與速度。雖然準備工作有點倉促,但邀請來的都是文壇大家、名家。
對《郭氏父子文選》我是三天前看到的,其內容豐富多彩,很有分量。我第一次看到當代父子作家的合集,這本書表現了郭氏父子間的深情,揭示了父子傳承的現象……與當前研究傳統文化的繼承、家族傳承、家庭傳承的時代節奏很吻合……從這本書里,我發現郭氏父子的書不僅是文學書,也是文史書、評論集、雜文集、隨筆集,甚至把書畫、照片等諸多內容融和在一處,在多個方面均有深度和看點,是文學、文史、藝術、文化的大融合,而且這本書融和的很巧妙,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感覺,有思想的深度……”
北京人文在線總經理潘萌代表圖書策劃、出版單位講話,他說:“郭謙先生是我們單位的老朋友,我們曾合作出版過他的《盛唐十大詩人交往錄》《甘泉清音》《中國百體書法概述》,他的每一本書都有新亮點、新創意,受到讀者的青睞,我們單位愿意與他長期合作,共同發展。”
著名文化學者郭謙向嘉賓們匯報說:“這本新書史我出版的第十五本中文著作。我父親郭可慈先生是一位精通漢語、英語、俄語寫作的作家、語言研究學者,他留下了兩個遺產:一是他勤奮寫作的精神,他得了癌癥住院的病床上也寫作不息。二是2002年他去世留下遺著《現代作家親緣錄》,他寫了20萬字,約75個作家家庭,我增補了25個作家家庭,進行了修訂、擴編,2004年出版。我父親生前出版過12本英語著作,曾印行了兩本中文書,他的第二個遺愿是正式出版中文文集,如今完成了父親生前的心愿,我也了結了壓在心頭的情結。
我要講的第二件事:為什么我要選擇文史出版社出書?因為我父親與我不僅寫文學作品:散文、游記、書評,更主要的是我們都搞文化史研究。在我父親遺著《現代作家親緣錄》啟發下,我完成了《走進文化名門》叢書(包含《影響中國的文化世家》《感動中國的文化家庭》《震撼中國的文化伴侶》《閃耀中國的文化星座》四本書)130多萬字巨作的寫作,這套書涉獵136個家庭、家族,2006年海南出版社出版后,被文壇許多專家稱好,并稱為現代文化史記,2011年崇文書局對該書進行了再版;之后,我在文化史學方面更加下功夫,2014年我出版了唐代文學史橫向研究研究著作《盛唐十大詩人交往錄》,那是一本唐代文學研究扛鼎之作。2019年我出版了《中國百體書法概述》,填補了書法史的空白。這次新書中精彩的地方之一:我又寫了10個文化家庭,也是我兩套文化史著作《現代作家親緣錄》、《走進文化名門》的補充與延續。
我要講的第三點,我的散文隨筆集《甘泉清音》,其中《竹賦》《駱駝精神頌》2013年被語文出版社收錄入語文誦讀教材,這次我的文選中散文精彩之處,我寫了《祖國頌》《泰山頌》《青州頌》《平遙頌》《西安頌》等十篇頌文,這些文章用白話文寫(歷代以文言文寫賦頌贊的)物事,朗朗上口,便于流傳,也是我以后寫作的一個探索與方向。
出書是人生的階段性總結,我會以此為起點,向更高的頂峰登攀,過去很多師長、朋友對我幫助很大,我也希望今后得到在座朋友進一步指正、鞭策、鼓勵、幫助和支持。”
王瑾先生評論說:“首先我祝賀郭氏父子的文選的出版與發行!初步翻看了一下,我有這樣的幾點感覺: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家要寫好自己的作品,必須留心身邊的生活。郭氏父子都能留心自己周圍的生活細節,難能可貴的是感悟生活,從生活細節里體驗出獨具的思想、感覺感受,寫得樸實真摯。尤其他們父子在文史研究方面很突出,這本書不是純粹的文學,不是純粹的文史,也不是純粹的評論或游記等,而是融和了生活的多個方面的綜合性圖書。郭可慈先生寫書籍是生活的一盞明燈等文章,把自己的感悟寫得很深刻,很有滋味……另外,我要講的是這本書特色是寫真生活,真真切切地寫身邊真實的人、真實的事,與虛構的文學不同,具有品讀的價值,具有文史意味,以文代教,起到正能量傳教的作用,很有社會意義……”
王愛紅先生說:“這本書內容廣博,富有可讀性,很多文章讀后令人有所啟發、感悟、感嘆等……我與郭謙先生交往了很多年,我很欽佩他不斷求索、積極進取的精神……”
毛曉春先生說:“我和郭謙先生交往已經有了十多年,他具有謙謙君子之風。說話彬彬有禮,有學者的風度,第一次見面我拿到了他煌煌巨作《走進文化名門》叢書,令我頓生敬意,并覺得有幸與這樣的師長交往,他也像一面鏡子、一把火激勵我前進。他的文章寫得不溫不火,就像坐在西湖邊上欣賞風景那般優雅……這次回京能參加他的活動,對我來說是一件幸事。我回去將慢慢細品他的圖書,希望能寫出我的感想來。我帶著誠心來,帶著滿意而歸……
笑琰先生說:“我重點看了上冊郭可慈先生的文選,老一輩作家嚴謹的文風在文字中不經意地流露了出來,讓我回憶起過去的時代……郭謙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他寫作很勤奮,筆頭快,到一個地方寫一個地方的游記,寫得很真切。他自我定位是文化學者,確實他在文學、文史、書畫藝術、教育諸多方面都是行家里手……這本書圖文融和、圖文并茂,圖片選的好,精致,配圖的地方恰當,這樣讓讀者讀書時更有滋味……郭謙受父親的影響走上了文學、文史寫作大道,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我們朋友都希望他繼續走下去,創造新的輝煌。”
馬金星先生說:“我家中有幾本郭老師的書,我經常翻讀,他是一個文化大家,很多文章很精美、耐讀,有幸拿到這本新書,我會花時間慢慢去品讀……”
郭宗忠先生說:“郭謙是我同姓的本家,讀他的文章很親切,我忽然想起曾國藩的家書,曾國藩告誡子女如何做人做事,這本書里有很多實例也展示他們家庭良好的家教模式。如書中描述父子師生關系時,郭謙在高中時期與一個同學鬧矛盾,郭可慈先生沒有責備別人,而是教育批評自己的子女,體現了寬以待人、嚴于律己的家教家風。書中他妹夫為岳母洗腳等文章都讓人感受到這個家庭的美德。書中體現出郭老先生對文學、文史、戲劇、書法諸多方面修養,也讓我們知道了為什么郭謙向各個方面發展,多才多藝,良好的家庭文化起到了耳染目濡的作用……”
李月女士說:“郭謙老師是我們的老朋友,我們經常一起搞活動,一起研討問題,我喜歡讀他的文章,品他的書畫,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劉利剛先生說:“郭謙先生年年出新書,我每次參見他的活動都有新啟發、新促動、新感受,我也會跟著他的步伐,不斷學習,向前進步……”
武振江先生說:“從這本書中我覺得郭謙先生從小就把父親作為學習的楷模,學習父親的研究精神,以及多方面進取的態度。書中記錄很多這樣的往事……書中還有郭謙探求郭子儀家族家譜的文章,郭子儀是古代忠孝節義的典范,郭謙不斷的求索家族線索、蹤跡,說明了郭子儀的形象在他心目中的份量,我們也可以看到源遠流長的郭氏家族文化對他的熏陶、影響……”
劉北南先生說:“我是搞藝術評論的,我今天不從評論角度講話,從一個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從郭老師的書中、文中我們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力量,我們每一個人可以不寫不畫,但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詩歌、繪畫等藝術,不能缺少書籍,我們不能缺少好書良友,不能缺少能寫出好書的人——正如郭老師這樣的人……”
最后,著名作家石英先生說:“郭謙是一個孝道之人,他把父親的作品勾陳、發掘、發展這是人生最大的孝道,這不是新的創造和發現,而是心靈深處對父親的敬意,才讓他時刻想著怎么完成父親的未了心愿。他父親給他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遺著,關鍵他能知道父親遺著的價值,并且不斷去挖掘、開拓、發展、光大……他父親與我是同輩人,是一個默默無聞搞學問的學者,他寫文章是一種愛好、一種興趣,寫作不圖名利,所以能寫出生活里的真味。如果郭謙不編輯這本書,我們也不知道郭可慈這樣精通三國語言的作家和學者……這本書有特殊的文史研究價值”
初冬,室外寒氣凌厲,會議室內嘉賓熱情的講話富有詩意、哲理、睿智,掌聲不斷,充滿著溫暖,大家感到文化交流讓人受益匪淺。最后全體嘉賓一起合照留影,結束了本次活動。
備注:
本書策劃編輯范繼義在祝賀郭謙新書發布會成功的微信中留言道:“北宋有眉山三蘇,漢末有曹操曹丕曹植,父子比肩,世間了了。名人背后無名人,近似鐵律。打破鐵律,誰人知,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付出多少倍于常人的汗水?甚至壯年還狠狠搏擊。用冰心的“汗泉”澆灌的“明艷”。幾盞香茶,走進作者心田,“不為我的明艷,只為記念父親。”
書法家毛曉春、郭宗忠為了表達對本次活動致賀的心意,也專門創作了書法作品贈送給郭謙。
-
·市場監管總局《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實施十周年暨信用監管成就介紹 專題新聞發布會實錄2024-10-31
-
·市場監管總局舉辦 首屆“監管為民”杯廣播體操比賽2024-10-30
-
·中國散文學會、北京市石景山區作協黨建活動《志愿軍?存亡之戰》觀影座談圓滿結束2024-10-30
-
·從調研到善舉:陸成忠用桌椅搭建基層治理“暖心橋”2025-07-07
-
·安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開展主題黨日活動2025-07-01
-
·精準輔導“零距離” 護航企業合規經營 誠信納稅2025-06-28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秦克新作曲趙文媛演唱視頻演播會在淄博舉行2025-06-28
-
·【啟航未來·感恩成長】北關區第三幼兒園舉行2025年大班畢業典禮2025-06-28
-
·殷都區人民醫院召開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推進會暨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會2025-06-25
-
·民建安陽市委會第八支部舉行深入貫徹學習“學規定、強作風、樹形象”主題教育精神暨“以行動踐初心 與民建共成長”分享會2025-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