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四屆酈道元文學獎參賽作品選登】天津高淑琴《過年》
更新時間:2025-06-23 關注:3595
過年
文/高淑琴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首歌謠傳唱多久了,自己也說不清楚。但是,有種想法能說明白,那就是小時候特別盼過年。
可能每個人到來一定的年齡,都很懷舊。正如我,六零后,每進了臘月,就想到從前過年的樣子來。
剛記事的時候,臘八就是接近年味的開始。最渴望的是喝臘八粥,看似簡單的一頓飯,卻有母親的深思謀略。她在臘月初七的晚上,泡好幾種豆子,像紅豆、綠豆、黑豆、豌豆、黃豆等之類的粗糧,再泡點干棗,花生仁。臘八的早晨,很早的起來,去村外自家柴禾垛背捆玉米秸回來,把自家有的大米,小米,玉米仁,還有點高粱作物,屋中灶臺的大鐵鍋放入半鍋水,把各種粗糧放入鍋中,大火燒開,小火慢熬。臘八節是有來歷的,這天寓意啟盼來年的豐收和富足。家鄉有座廟,這座廟里信佛教的人們,在這天給當地的百姓們也熬臘八粥喝,煮粥供佛,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
從這天以后,挑選吉日掃房子,整理屋子。那年代,三間土坯房,東西屋是臥室,中間屋子是廚房。這廚房,兩個大灶火臺,一個用來做主食,一個用來炒菜。一家八口人,三頓飯,這倆鍋可算是最中用了,盡管是以貼餑餑、炒大白菜為主的伙食,把全家人吃的健健康康的。平時不覺得哪有多亂多臟,可到了掃房子這天,看哪都有土。院子里擺滿了屋里的東西,那天的感覺又新鮮又累,好多東西平時找不見,那天算是水落石出了。
臨近小年前,屋子還要刷兩遍涂料。那時候人們都用一種大白的涂料進行粉刷墻壁,父親是主力軍,他僅用三個晚上的時間,讓泛黃灰不拉幾的屋子煥然一新。常年煙熏火燎,再白的墻也不禁那種歲月的留痕。
小年,臘月二十三,是吃年糕的日子。我家是早晨吃年糕的,母親說,小年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這天,得在灶臺上放糖果之類的東西,有的人家,??匆娫谠钆_的頂端處,放碟子碗筷的小型櫥柜上,有紙張畫像,那上面的人物應該就是灶王爺了。我家沒有貼過,也不知道為什么,是母親不迷信他還是其他原因。只記得,母親說,灶王爺上天前,要粘粘他的嘴,順便給點糖,讓他在天上多給孩子們美言幾句,別有災別有病的。
和母親去供銷社選年畫是件特別開心的事情。那時候,年畫是春節的靚點了。屋里沒有張貼新年畫就像沒有過新年。我喜歡楊柳青年畫,也許她是我家鄉的驕傲吧。
水缸前的拓印畫《蓮年有余》,那條栩栩如生的大鯉魚,暢游青藍青藍的水里,粉色的荷花下是綠綠的蓮蓬,倒影在水里,隨水的轉動像活了起來,在跳躍在游戲。我常常沒事就用水瓢搖晃水缸里的水,看魚多久能停下來。兩邊的臥室也貼上當年流行的年畫,像樣板戲之類的題材,如楊子榮打虎上山的繪畫作品,還有毛主席畫像幾乎家家戶戶都張貼在屋里最顯眼的地方。而像胖娃娃抱魚,漂亮女孩和英俊少年的版畫一般的貼在屋里的炕頭上面。
經過整體的翻新裝飾,進屋的感覺就是迎新年的到來。此時的鞭炮聲也經常的聽到了,人們的臉上都是喜氣洋洋的樣子。買幾張大紅紙,去村里的一位姓高的先生家里寫幾幅對聯。高先生是我們這里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化人,我的印象里他戴副眼鏡,白凈的臉,微胖的身材,穿的很干凈樸素,圍一條藍色棉線小圍脖兒,為人客氣謙卑。
那幾天我們自己雕刻放中間屋子正中掛的大吊錢,圖案很簡單,中間是個大福字,旁邊是小菱形塊,最上端雕刻幾個字,最下端是幾個圓形小燈籠。
因為是冬季,農活相對少些,到了年底,人們基本以圍著年而忙碌。男人們騎自行車趕趕幾十里地外的大集,買點小紅炮、二提腳、小孩子喜歡的鉆天猴、小摔炮,因為這些在家跟前沒有做的,也沒有賣的。集上的炮市太震撼了,比著響兒的賣,就好像不是花錢囤來的一樣,那塊地的聲音簡直就是震耳欲聾。
母親這幾天特別忙碌,記得她先是洗面筋。和塊面用水洗很多遍,直至那水沒有嘛白色了,一塊塊面筋洗出來了。那一盆盆洗面筋的水留著發面蒸饅頭用。
自己用生產隊分給的瓜子油炸面筋、炸豆腐,那幾天還攤很多的黃色嘎巴,給親戚家拿點過年吃。而親戚家喜歡冬天砸冰捕魚,年底送幾條鯽魚來,也很稀罕。
年跟前按習俗忙碌著,二十六,燉大肉,一大鍋肉,連骨頭都是很香的,當年啃過的骨頭都舍不得多留幾塊給家里養的小狗吃,留著賣錢。那年代為什么還收購豬骨頭呢?什么都可以廢物利用呢?
二十八,把面發。母親糗一鍋的紅豆餡兒。整的圓圓的,甜甜的,她這手藝我就沒記住。
那雪白的饅頭香噴噴冒著熱氣,一鍋又一鍋的擺好打上紅點,真喜慶。
二十九,貼倒有。這天主要是以貼春聯為主了,從院外的大門,到屋里給柜子,都開始穿新衣了。宋朝詩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家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用這首詩描述人們對春節,給予一派萬象更新的景象是很恰當的。福字有的地方故意倒過來貼,寓意福到了,后來長大了看電視,聽一位名師講,倒貼福意義上將并不吉利,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那種形式的貼法應該是沒有了。
窗外的紙吊錢在寒風的吹拂下,嘩嘩響,門底下的一對大肥豬馱著聚寶盆,嘴里叼著元寶,圍著一群小豬仔們,在看著主人們出出進進的,新年也讓這對肥豬拱門的剪紙工藝一直延續到現在。
三十晚上熬一宿,我三十那天就盼著換新衣服,吃那頓一年里最豐盛的年夜飯。那個年代,有新衣穿就覺得很美。迪卡褲子,紅條絨上衣,尼龍襪子,衣服感覺很時尚。
那頓年夜飯,是現在平時就能吃到的。然而那時的一桌菜卻令我記了一輩子。海味兒的水產品只有帶魚,淡水口味兒的是鯽魚,再有都是家里收的白菜和土豆各搭點肉絲或者肉片的,一桌子的菜整的樣式挺多的,離不開自家農產品。
色、香、味俱全。紅紅的涼皮,綠綠的青蘿卜絲兒、白白的豆腐、黃黃的嘎巴菜、團團圓圓的大肉丸子,看著就有食欲。因為平時大人們沒有時間整這些的,也沒有經濟條件買魚買肉的,帶魚是年夜飯桌上能見到的唯一海產品了。
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賺)正月里主要是以吃餃子為儀式感了。因為它形狀像個元寶,聰明的中國人鉆研美食文化都有寓意。可素可葷的,隨口味而制作。初二吃面條,喜(洗)氣歡迎的寓意。也是出嫁的閨女回娘家的日子,帶著笑容領著孩子,陪同愛人,拎著很誘人的兩盒點心,那才叫個歸心似箭啊!
初二的鞭炮聲仿佛比年三十還熱鬧,過了初一的夜間十二點,就甭想睡覺了,劈里啪啦的此起彼伏震響著。因為這天,家家戶戶要進柴(財)進水。那時候都是要去村里的自來水點往家挑水,把家的水缸、及大盆小罐的都放滿。而進財,則是去面揀點柴禾放家里。
正月里大街上的人群從早晨到晚上都是絡繹不絕的,穿著干凈整齊的衣服,從頭到腳煥然一新的樣子,人人臉上笑逐顏開的相互問候著“新年好”,盡管年代比較貧窮,但是鄉里鄉親之間的鄉情卻是濃厚的。
那時看不見濃妝艷抹的女人們,但是也不乏她們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小女孩頭上紅綢帶,姑娘們那黑又亮的長辮子上的紅頭繩,新婚小媳婦的紅花棉襖和發鬢上的小紅花,在來往的人群中都是紅紅火火、平安吉祥的代言人。
正月里,家家戶戶自制湯圓,有黃色粘面和白色粘面兩種,里面的餡兒都一樣,那就是紅糖。自制元宵特別好熟,冒幾個開就熟了,隨著歲月流轉,這種味道的美食好像沒有了。現在想想在父母的懷抱里生活的那個年月是多么的愜意和難忘。
我們小時過年期間就是看熱鬧的,去幾里地外的鄰村露天看唱戲,看變戲法兒(魔術)。
和小伙伴們打著簡單的塑料小紅燈籠,走在坑洼不平的村莊土路上。北風夾雜著塵土飛揚,里面的小蠟燭被刮得小火苗忽大忽小的,盡管是微光,也能帶來一絲光明,對這個年充滿留戀和對來年的更多期待。
轉眼又進臘月快過年了,我整理著屋子。電話響了,那端是孩子嬸嬸的親切話語“嫂子,今年的年夜飯不在家里做了,今年我請客,去飯店”。
年的味道一直在延續,它是親情與家的凝聚力,它賦予我們的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年夜飯的食材在翻新,唯一不變的永遠是那句彼此的祝福和期待;過年好,新年快樂!
作者簡介:高淑琴,天津市人。天津散文學會會員,喜歡文學寫作。在天津散文微刊、天津七子學社,發表過散文和詩歌。在山東《作家地帶》、甘肅《作家聯盟》發表多篇散文,在《中國詩歌》雜志發表過詩歌作品?,F就讀于天津老年人大學。
-
上一篇:火龍崗上的英雄足跡
-
下一篇:瘦石先生《蝶戀花》八首
-
·葉建華|相伴詩書追雅韻 悠然踐夢逐安康2024-10-31
-
·遠古的呼喚,筑夢新時代 ——辜慧龍書法作品展在廣州市青年文化宮隆重開幕2024-10-31
-
·曾祥福:第七屆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2025-07-06
-
·胡傳中:第七屆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2025-07-06
-
·陳紅:第七屆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2025-07-06
-
·王劍鋒:第七屆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2025-07-06
-
·吳子亮:第七屆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2025-07-06
-
·劉曉明:第七屆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2025-07-06
-
·吉項魚:第七屆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2025-07-01
-
·杜春成:第七屆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2025-07-01
-
13401086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