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崗上的英雄足跡
更新時間:2025-06-26 關注:1542
我的家鄉在鶴壁市淇濱區鉅橋鎮棗林村。這里原來屬于浚縣地界,浚縣人至今津津樂道的明朝兵部尚書王越就是我的近老鄉崗坡人。王越當年代表華夏征戰西夏的故事千古流傳,成為和岳飛一樣偉大的民族英雄。讓我們這些火龍崗子弟每每提起來都心馳神往,激動不已。由此,對于軍事和戰爭,從小就是我的愛好。 沿著火龍崗上曲曲彎彎的小路,我開始尋找紅色的印記。這里地處中原,歷來兵家必爭,多少刀光劍影,多少鼓角爭鳴。距離我們今天最近的一場戰斗則發生在1947年的春天。 TWO SESSIONS 1947年年初,胡宗南大兵壓境直撲陜甘寧邊區,3月18日,黨中央毛主席被迫放棄延安,開始轉戰陜北。3月19日,劉伯承、鄧小平則在豫北平原上突然發動反擊戰,史稱豫北戰役。 戰役從原陽開始,一路向北,鏖戰衛輝,圍困湯陰,戰略區內的所有橋梁都被炸斷,切割包圍戰果顯著。圍點打援態勢形成后,被困湯陰的國民黨新五軍開始求援。于是,駐守新鄉的國軍快速反應縱隊在旅長李守正、副旅長蔣鐵雄帶領下,乘坐鐵甲列車沿著平漢鐵路向北馳援。在鶴壁新區淇河橋北逼停后,開始徒步向東上了火龍崗,準備繼續北上,從東側解湯陰之圍。 其實,這是劉鄧首長故意布下的一個口袋。當時,鶴壁新區的西邊有秦基偉的太行軍區,北邊有王近山的第六縱隊,東邊火龍崗上則是陳錫聯的第三縱隊。 進入埋伏圈的國軍傻了眼。戰斗從4月17日開始,一直到23日才結束。核心戰斗區域是大胡營小胡營和西胡營一帶。我們村里很多人都參與了支前工作,抬運傷員、運送糧食,冒著槍林彈雨,忙的不亦樂乎。 這場戰斗,全殲國軍精銳之師一萬一千多人,活捉李守正、蔣鐵雄兩位少將旅長。嚇得豫北國軍再也不敢出來行動,為一周后解放湯陰打下了堅實基礎。受過德國培訓的機械戰專家蔣鐵雄后來受聘南京軍事學院,為我軍正規化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這段往事,被改編后成為電視連續劇《亮劍》劇情,常乃超的原型就是蔣鐵雄。這場戰斗,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圍點打援戰術,是三十六計中圍魏救趙和埋伏戰的有機結合,也是毛澤東軍事思想應用于中國革命實踐的必勝法寶,是在武器裝備相對落后的情況下依托有利地形以少勝多的辯證法則。在情報信息基本準確的前提下,加上軍民一心后勤得力,取得勝利也是必然的。(宋家輝)
-
·葉建華|相伴詩書追雅韻 悠然踐夢逐安康2024-10-31
-
·遠古的呼喚,筑夢新時代 ——辜慧龍書法作品展在廣州市青年文化宮隆重開幕2024-10-31
-
·曾祥福:第七屆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2025-07-06
-
·胡傳中:第七屆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2025-07-06
-
·陳紅:第七屆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2025-07-06
-
·王劍鋒:第七屆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2025-07-06
-
·吳子亮:第七屆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2025-07-06
-
·劉曉明:第七屆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2025-07-06
-
·吉項魚:第七屆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2025-07-01
-
·杜春成:第七屆中國當代實力派優秀作家2025-07-01